首頁 企業財務徵信 光洋科違約案件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光洋科違約案件

 

1043月光洋科爆出員工盜賣黃金之公司治理事件,同年510日起遭櫃買中心打入全額交割。由於長期作假帳,公司管理階層以不當會計做法,遞延公司累計損失,105517日又遭櫃買中心停止交易,並於隔日(518)爆出與債務銀行舉行債務協商會議,給予債務展延六個月,意即光洋科違約了。
光洋科一直是夏普、友達、群創、Sony等四家面板廠的主力供應商,專門提供給面板廠生產IGZO的靶材料源,技術能力相當好,因此吸引眾多銀行支持。本次違約事件,光洋科前10大債權銀行:彰銀20.2億元、合庫18億元、兆豐17.7億元、一銀14億元、台銀13.5億元、玉山11.6億元、華銀9.1億元、土銀8.8億元、台新7.7億元及磐谷銀行6.8億元,銀行債務約140億元,潛在損失可觀。
光洋科的違約案暴露出二大問題:
1.
公司治理
過去企業財務危機頻傳,但又缺乏有效預警機制,認為僅憑財務數據預測企業財務風險,有其盲點,認為財務數據為事後指標,且又有窗飾、虛造等問題,無法據以研判真實財務面貌,因此輔以公司治理,引薦獨立董監事等措施,監督與防堵弊端,用意相當良好,惟大多上市櫃公司引進之獨立董監事多屬自己人馬,即便是禮聘社會賢達人士擔任獨立董監事,未必對企業實務發展了解,致獨立董監事流於形式,無法發揮監理應有機制,此為一盲點。
2.
產業趨勢
大多數認為光洋科技術能力好,從銀行徵信5P角度審視,產業前景有想像空間,故銀行放款意願高,然此種技術優勢不能藉由市場客觀機制轉化為營收獲利之績效,對公司財務帶來真正效益,產生了技術好但又不能創造營業佳績的落差,誠如本專欄過去強調償債能力為債信評估的重點,債主信譽良好、產業前景展望等因素反而其次,不能作為客戶履約能力的判斷,所以又害死一堆號稱專業的銀行,此又為另一盲點。
從光洋科違約案審視公司治理和產業分析用作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判斷因子所顯現的盲點,焉能不慎呼!

 

 

 

 

 

 

 

 

 

 

  

中央標準財務徵信公司  電話:0921-567486 

Copyright 2017© Dream Futur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theta Design